数字报电子报

2010年12月22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00
报纸电子版演示报纸电子版 报纸电子版收费还是与互联网融合报纸电子版 如何看待报纸电子版有偿阅读纸电子版 报纸网络版收费集体突围--独家内容永远为王报纸电子版 地方报纸网络版如何突围报纸电子版 地方报纸网站的困境和出路报纸电子版 中国报刊决心在因特网上有所作为报纸电子版 传统媒体让网络“麻雀”变“凤凰”? 报纸电子版 报纸寻求网上生财之道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数字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纸电子版 中国报刊决心在因特网上有所作为

—— "97全国电子报刊经营与发展趋势研讨会"纪实

闵大洪

中国首次举办的有关电子报刊的研讨会一一“97全国电子报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于1997年16、17两日在北京举行。与会者主要来自30余家大多在因特网上已建立了自己网站的报刊社,此外尚有新闻出版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其他新闻媒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及新闻传播研究机构的代表,共70余人。

中国报刊在网上创办电子版,可以说起步并不晚,1995年10月20日 《中国贸易报》首开先河后,一批报刊紧随在网上亮相。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从整体看,发展水平提升较慢,不少上网报刊处于维持状态。如何看待因特网这一新兴传播媒体的特性,如何解决好路(信息传输信道)、车(相关软硬件设备)、货(信息内容)三者关系,电子报刊如何定位和经营,已成为摆在各报刊社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国家新闻出版署所属的《中国报刊月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央电视台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发起并组织了这次研讨会。

研讨会的宗旨是“三沟通一利于”,即沟通国内各电子报刊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国内电子报刊管理层与实践层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对国外电子报刊现状及经营理念的全面了解,从而有力于推动中国电子报刊的健康发展。

中国现有多少家电子报刊?

近两年多来,创办基于因特网的电子报刊已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中国报界自然也不例外。但到底有多少家上网报刊,至今尚无一个部门有精确统计。据会议组织者会前在网上搜寻检索,上网报刊目前有60多家。另一个统计数字是国内报刊社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负责域名注册等事宜的机构)注册的域名数共95个。到1996年底,全国有获准正式公开出版的报纸2202家,杂志7916家,二者合计在万家以上。上网报刊如果充其量按近百家计算,大致为报刊总数的百分之一。

与会者指出,中国上网报刊在因特网上还没有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调阅人次数低,与其他国家上网报刊相比,差距较大甚至很大。这不仅与我国今天报刊业的规模不相称,而且与我国今天的国际地位不相称。

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

与会者认为,基于因特网的电子报刊的发展首先受到这一基础条件的制约。中国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尽管十分迅速,但毕竟问题很多,如带宽不高、传输速率低、通信资费高等,故障也时有发生。《华声报》电子版主编称,9月18日中共十五大闭幕当天,通信线路出现故障,致使当日要闻不能及时上网,整个电子版中断传输20小时之久。

各报社为发展电子版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的难题,而首要的自然是资金问题。若建立自己的服务器、租用专线、在海外建立对映网站等,都需要大笔投资。从读者方面看,由于目前上网用户十分有限,而且同样存在通信资费高、调阅速度慢等问题,因此在国内形成一个电子报刊的庞大读者市场尚需时日。

对电子报刊特性的认识有待深化

与会对电子报刊的特性及经营理念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如电子版的母体是印刷版,那么电子版在制作时只是印刷版的翻版,再如,印刷版市场定位很明确,发行范围也有限,但电子版突破了区域国界,那么电子版的市场定位在哪里,主要读者群在哪里?国家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主任在发言中也指出,目前电子报刊存在的两大问题是:信息实用性差、服务对象不明确。有一些报刊社在制作电子版的实际运行中,已认识到如果在信息内容上与印刷版没有什么区别,将难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但在中国 现行新闻体制下,电子版的信息内容目前还不大可能超出印刷版的内容范围。目前国内报刊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上网热潮中,一些报刊社的老总认为别人上了网,自己也应尽快在网上有一席之地,至于如何办好它、经营好它,则不在考虑之列,表现出盲目性;另一种是一些报刊社的老总没有看到电子报刊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态势,或担心投资无效益成为负担,或担心电子版会影响印刷版的销路,表现出消极性。与会者认为,整个新闻传播界都应进一步加强对电子报刊特性及经营理念的认识。

格外关注知识产权保护

与会者纷纷指出,对电子报刊内容进行“盗版”现在不仅轻而易举,而且是家常便饭。《人民日报》 网络版负责人称,他们们刚刚推出的专辑,便马上被人整 个“移植”。几家证券报电子版称,“疯狂拷贝”他们报纸内容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因此,他们现在根本不敢将自家更多的内容放到电子版上去。而会上最大的新闻是,上海《解放日报》、北京 《中华工商时报》的与会者郑重宣称,现在在网上出现的 《解放日报·文摘》等电子版,根本不是他们自己所创办所制作,至今为止,这两家著名大报尚未上网,甚至还没有注册域名。对于这样一种在网上对知识产权肆意侵犯的混乱现象,与会者表示了极大愤慨,并希望能与有关部门协作,打击这种网上“盗版”活动。

领导机构表明加强管理的态度

与会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局负责人指出,今年3月专门发布了一个文件,对利用因特网进行对外新闻宣传做了若干规定。政府的方针是积极支持、促进发展、宏观指导、归口管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是实施归口管理的机构。有关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对外发行的新闻报刊和其他对外出版物(包括文字印刷品和音像制品),原则上可以上网;新闻宣传单位入网须提出申请,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经批准入网的新闻报刊,应到新闻出版署办理备案手续;各新闻宣传单位利用因特网对外新闻宣传的内容,需在中央对外宣传信息平台统一入网,不得自行通过其他途径入网,更不得自行在国外入网;已通过其他途径入网的,要一律补办报批手续,获准继续入网的应转到中央对外宣传信息平台上;入网新闻宣传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入网的宣传内容全面负责;各入网新闻宣传单位不得利用网际网络从事不符合我国外交方针、政策和违反对外宣传、外事工作纪律的活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邮电部合作建立的对外宣传平台“中国国际互联网络新闻中心”,已于1997年1月1日正式开通,国内最主要的外宣报刊,如《人民日报》、《China Daily》、《北京周报》等已置于此平台,加上其他一些有特色的栏目,目前该网站在因特网上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与会者在肯定领导机构加强归口管理的同时,亦提出领导机构应加强服务的意识,出台刺激国内电子报刊发展的政策,采取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和因特网特点的方法、措施。显然,只有领导管理机构、各报刊社和网络服务商形成合力推动,中国大陆的电子报刊才能更快地得到发展。

借鉴国外海外电子报刊的成功经验

为了使与会者了解国外电子报刊的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两位研究人员分别作了专题发言:《美国报界在网际网路上的经营方式及其发展趋势》和《对亚太地区三家日报电子版的观察思考》。前者概括出目前美国报界利用因特网的五种基本模式:①在因特网上设立独立的网站,但网上报纸完全是其纸质母报的翻版;②在因特网上设立独立的网站,但网上的内容并不完全雷同于其纸质母报;③在因特网上设立独立的网站,但网上内容远远超出了其纸质母报的容量,形成了一个跨媒体的地区性综合信息平台;④众多报纸联合经营一个大型的新闻网站,但各报内容相对独立;⑤报纸独立、或数家联合、或与其他网络服务商联合,经营专业性的信息服务网站。后者对日本《朝日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台湾《中国时报》电子版的情况和成功经验作了描述和概括。

会议组织者还特地请来美国道·琼斯公司的旗舰报纸《华尔街日报》(网上交互版)国际部主任薄凯琳女士(Karin Borchert)到会介绍情况。该报不仅要使人们成为其浏览者,而且要使人们成为其必读者的经营理念和种种措施,尤其是在金融股票方面能够做到使信息个人化,大大打开了与会者的眼界。

研讨会增加技术含量

在这次研讨会上,人人得到一份特殊的礼品一一一张金光闪闪的光碟。这是会议组织者与世纪企业(集团)合作特地赶制出来的,其中含有国内外近百家电子报刊的主页,即可作为资料保存,也可作为上网罗盘使用,在联网状态下,从中选定一家报刊便可链接该报刊网页。

世纪企业(集团)是国内最早致力于因特网发展事业的大型科技企业之一,其世纪互联网已成为一家有影响有实力的ISP。研讨会上,该公司向与会者演示了他们开发的基于“推”(Push)技术的全球首套中文信息传播系统平台“天唐2000”。这项技术的强大功能和使用的便利性给与会者以深刻印象。

中央电视台央视调查咨询公司在会上提出“中国媒介文摘”项目的设想,主要是借助中央电视台图文电视覆盖的优势,实现各媒体信息资料规模化市场价值。中视电视信息传播公司亦到场做了图文电视传送报纸信息的演示,使与会者看到报刊电子化的另一种形态。如何利用好国内已普及的电视技术手段为报刊信息广泛传播所用,亦成为议题之一。

中国报刊界面对挑战

因特网被视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而其强大的功能和巨大的影响力即使在今天已经让人们瞠目结舌。它也为最古老的大众传媒一一报刊一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报刊在数字化时代将不仅仅以传统的纸质印刷形态出现。世界各国的报刊界都看到了这一趋势,并以空前的速度展开网上“抢滩”行动,唯恐落后。面对全球众多报刊争雄网上的严峻态势,与会者深深感到目前中国报刊在因特网上的地盘还很小,声音还很微弱。这次会议尽管主要以相互交流沟通信息为目的,没有也不可能得出什么结论,但与会者心中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报刊界必须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在因特网上有所作为。

原载《中国报刊月报》1997年第11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数字报报社 版权所有:数字报 2023 COPYRIGHT
ICP证:粤ICP备13046556号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