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多年的发展,一些问题的重复的出现,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标准化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但在标准化工作中,我们一直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导致标准留于表面或书面文字居多。作业指导书不少,但在加工时却以经验为主,作业指导书、加工图纸等成了纸上谈兵。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那么,制定一个好的标准,要满足哪些要求呢?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毫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毫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采用断焊,每段焊30MM,间隔60MM均匀断焊”来代替“电焊断焊要均匀”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准,但很多不现实,不可操作。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在制定了合理的标准后,我们不能指望本月发出红头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标准就完成了。在进行标准化时一定要有耐心,不断的宣贯、指导、教育、改善。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大家一起努力将我们的基础建好,坚持改善创新,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