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化泉州石化厂区里,塔器如巨人般矗立,管线似血脉般蜿蜒。轰鸣的机泵声中,无数身影在晨曦与星夜间穿梭,他们用坚守与匠心守护着石化工业的根基。乙烯装置压分内操兰济东,正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在2024年全国石油石化系统乙烯装置操作工技能竞赛中,兰济东摘得金牌。这枚沉甸甸金牌的背后,是他用“笨功夫”打磨出的匠心之路。近日,他获得中化能源2024年度“劳动模范”表彰。
“吃”透工艺流程
2018年,兰济东入职中化泉州石化,随大部队去国内某大型石化企业学习相关技术,为乙烯项目建设做准备。
面对布满复杂符号的工艺流程图,他以攀登者姿态,坚持利用零碎时间勤奋钻研,把图纸“吃”进了日常。白天,他与同事一起深入现场,对照图纸反复琢磨每一个工艺原理,深入研究每一项操作流程;夜晚,他摊开工艺图纸,对照操作规程和设计文件,逐项推敲,常常为弄懂一个工艺参数挑灯研读。他用自己的“笨”方法——反复琢磨、死磕原理,一步步弄懂乙烯工艺。
“作为操作员工,得凭业务能力素质立身。”兰济东说,“只有沉下心学习、静下心思考,才能练就真本事。”在乙烯项目建设过程中,他全程跟进学习,先后参与乙烯装置开停工方案、操作法的编制与修订,把学和干紧密结合,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扎根一线淬真金
从乙烯项目建设初期的荒滩,到塔林密布的现代化工区,兰济东亲历了乙烯装置从无到有、从新到稳的全过程。2019年,在装置“三查四定”阶段,他细致排查出300余项问题,逐一攻克、不留死角;2020年装置开工阶段,他全程参与乙烯罐区、废碱氧化等装置的开工;2021年大检修,他担任安全阀检验组组长,负责阀门校验、参与SIS(安全仪表系统)及DCS(分布式控制系统)联锁调校,处理各类阀门300余台。
每一次实战,都是兰济东能力提升的试验场。面对碳二加氢反应器R301催化剂入口温度上升问题,他通过分析对比各床的活性和选择性,合理调整各段入口温度,减少乙烯损耗。在膨胀压缩机K413开车后,他针对不同的工艺条件,结合开车前后的各项参数条件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每月氢气损失降低约144吨,三机节省蒸汽能耗成本近98万元。
“火眼金睛”护安全
化工生产,安全重若泰山。作为内操,兰济东深知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性,不放过任何一次异常。
一次临近交班时,DCS屏幕上尾气压缩机润滑油箱的一段电流曲线高出常态0.5安培,这引起了兰济东的警觉。他马上联系外操人员核查,发现是风机起火。现场及时予以处置,避免一场事故的发生。
又有一次,乙烯外送温度骤降,距联锁停机阈值仅差1℃。他及时发现并果断调整操作,将温度“扳”回安全区,及时化解下游多套装置停工危机。
“干了这份工作,就得担起这份责任。”兰济东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用精心监盘、精细巡检、精准操作,为装置平稳运行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防线”,先后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百余项。
匠心铸就金牌梦
全国石油石化系统乙烯装置操作工技能竞赛是近年国内最高规格的乙烯装置技能竞赛。2024年,兰济东作为中化泉州石化代表队的一员,全力以赴备赛。
他铆足干劲、主动加压,一边强化理论基础,一边练习DCS仿真操作,模拟应急处置场景,不断炼技艺、补齐短板。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一次次复杂的实际操作,成为他日常生活的全部。
赛场上,面对高难度仿真操作、突发故障处置等考验,兰济东有条不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他引数据、析原理、提方案,从容应答。最终,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实操技能,兰济东摘得个人优胜奖金牌。
在兰济东看来,金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技术没有捷径,是靠一点一滴攒出来的。”工作中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分享经验,带动和帮助新上岗的同事积极学习和思考,鼓励他们多学多问多练。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水滴石穿,甘之如饸。从“笨功夫”中磨炼出真本事的他,依然穿梭在塔林管廊间,用匠心守护装置,用行动诠释着一名石化人最质朴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