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中化泉州石化7万吨/年石化渣油生产高性能炭黑工业示范项目(简称“炭黑示范项目”)成功投产的捷报传来,填补了国内石油基炭黑生产的空白。
日前,炭黑装置经理葛昕荣获“中国中化2024年度优秀个人”称号。当聚光灯打来,他躬身投入项目一线、勇当产业“拓荒牛”的身姿,再次清晰浮现。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时间拨回2022年11月,炭黑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肩负着推动中化泉州基地产业升级的重任。为确保项目顺利投产,公司审慎研究,最终决定任命葛昕担任该项目牵头人,全面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葛昕深知,一支可靠的团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接到任命后,他便立刻着手准备组建团队。随着招聘工作推进,第一个难题便横亘眼前——按公司用人计划,炭黑装置生产人员需以内部招聘为主,但公司内部却无人具备炭黑装置操作经验。
“没有经验不怕,后期能通过学习补上;先把人手凑齐也行。”“人数不够的话,后续补充些校招新员工也可以,只要保证有一线操作经验的同志占多数就好。” 招聘过程中,面对“经验空白”与“人手紧缺”的双重挑战,葛昕一次次调整团队组建的预期,经过四个月的筛选与调配,炭黑装置吸纳有化工一线经验的老员工为骨干,一支26人的生产准备团队初步成型。而后,葛昕大胆启用校招新人,8名应届毕业大学生加入,团队最终扩充至34人。至此,炭黑示范项目团队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
在26人的队伍组建后,第一批人员外出培训提上日程。然而,出发前三天,葛昕感染了新冠病毒。为了不耽误计划,出发当天,刚退烧的他坚持出现在出发队伍中。由于身体过于虚弱,他走了百余米便晕了过去。“外出实习的同志们出发,这边才能施工。时间咬得很紧,不能因为我而延误大家的时间。”采访时他这样解释那份不容动摇的责任。
培训期间,为了让团队在有限的预算内住得舒适安全、吃得健康方便,以更充沛的精力和更佳的状态心无旁骛投入学习,葛昕化身“大管家”,多方比选、反复沟通协商,落实了团队成员满意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稳扎稳打,执炬破壁
炭黑示范项目建设国内首套以石油基为原料生产炭黑的装置,无先例可循,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和挑战。
在队员在外培训的同时,作为项目唯一的工艺工程师,葛昕在泉州的办公区里伏案挑灯夜战。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工作计划、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及炭黑装置生产的专业技术知识。
装置进入试生产准备阶段后,葛昕一头扎进项目里,一心扑在工作中,分秒必争地研究、解决难题,采用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推进项目建设和投产各项繁琐工作,展现出坚定的意志和创新的精神。
当设计数据不全时,葛昕组织团队通过头脑风暴,结合设计院思路反复推演,在三个月内高效编制出岗位操作法、工艺技术规程、首次开工方案等关键文件总计近1700页;当人手紧缺时,他及时调整队伍工作模式,变“四班两倒”为“三班两倒”,协调出一个班组的力量补足缺口;当工期紧张时,他果断决策让团队提前介入现场,流程学习、三查四定、问题整改与施工建设同步进行,大大节省了后续因设计、质量等问题返工的时间,并在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确保管线交付后及时完成投用,极大缩短开工准备周期。
面对装置无开工、无生产经验的处境,他创新提出预想、预演、预判、预练的“四预工作法”,强化全员技能提升培训,开展开工演练和桌面推演,使得开工的每个细节都得以提前谋划和充分准备。为了确保公司自主研发技术的保密性,他组织团队自主独立试车,并创新运用三条差异化生产线同阶段进行试车,有别于行业内同类生产线分批次试车模式,高效识别并解决运行难题,大幅提升试车效率。2024年4月10日,炭黑示范项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比计划提前两天,2024年6月,3 条生产线全面投产运行,炭黑N220、N330,N550等型号产品成功产出,创造“中交即投产,投产即合格”的行业突破。
精益求精,砥砺前行
装置开工投产后,葛昕开始思考新的问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完成生产任务、优化装置运行?他带着团队收藏起胜利的喜悦,重整行囊,再次投入优化运行的新战斗。
由于设计数据与实际工况存在较大偏差,结合现场实际优化各项技术参数便成为首要的攻坚任务。而在所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原料罐数量与实际需求的偏差,是最令人棘手的一项,一定程度制约生产稳定与产品质量。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葛昕带领团队投身于原料配比优化的创新攻坚中,反复试验不同组合方案,大胆调整参数,最终通过精准配比实现一套原料同时稳定供给两条生产线,并稳定产出合格产品,圆满化解了原料罐短缺的困境。
随着装置开始运行,三号线风送袋滤器频繁堵塞的问题暴露出来,必须靠操作人员敲击管线疏通,稍有停滞就可能导致全线停工。“要是因为这一个问题停摆,单等备件就需要两个月,不仅效率极低,更会严重拖累生产效益”,葛昕迅速组织团队分工破局:管理技术团队探查原因,确认无法通过操作优化解决后,立即对接设计院重新核算参数、优化设计方案;生产操作团队则双线作战,一边提供数据支持排查,一边坚持敲击管线保障正常生产。直到技术团队的改造方案顺利实施后,这一顽疾终被彻底根治。
自开工投产以来,葛昕带领团队累计开展技术改造183项,攻克检修难题170余项,高效处置生产波动30余次。他和队员们持续攻坚克难,在异常工况中果断决策,推动持续优化和创新。
一次又一次攻坚、一轮又一轮超越,执着而务实的葛昕,以拼搏奉献、非凡韧劲,走出了一条国产炭黑生产技术突破的新路。这条征程,始于空白,成于实干,闪耀着一位产业拓荒者耀眼的光芒。
如今,炭黑二期蓝图已展,这位“拓荒牛”的脚步,依然坚定地迈向新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