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有今年69 岁,是集安市大路镇古马 岭人。他牢记爷爷嘱托,自14 岁起便怀揣赤诚 之心守护忠魂,退伍回乡后更是义务为烈士寻 亲、修墓。56 年矢志不渝的坚守,高福有获评 2024 年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1946 年,辽宁新开岭战役打响。彼时,居 住在大路镇古马岭村的村民——高福有的 爷爷,在村里看见了在战役中浴血奋战的5 名重伤员。虽已年迈、生活并不富裕,但老人 坚持将伤员们带回家治疗。
“叔,我想我妈,帮我找找她!”这是一名 当时年仅18 岁的小战士临终前的最后遗 愿,但由于条件限制,老人当年没能完成小 战士最后的愿望。战士们牺牲后,老人为他 们修了墓,并且常来为烈士扫墓。
1968 年清明节那天,病重的爷爷带着 14 岁的高福有来到自家后山上的烈士墓前, 嘱咐道:“ 孩子,这5 座墓你一定要照顾好! 你要向他们学习,长大后参军报效祖国,走 出去以后一定要为烈士寻亲。”
少年高福有记住了爷爷的话,这一守就 是大半生。
1976 年,高福有光荣入伍。期间,他多方 联系,但由于年代久远、信息闭塞,始终未能 找到烈士的亲属。
2017 年,他带着 打工存下的钱,只身 一人踏上为烈士寻亲 之旅,先后前往山东、湖南、四川等地,但仍 未得到有效信息。
寻亲路上,高福有到各地烈士陵园管理 部门、慈善总会等相关机构登记备案,并累 计捐赠1.7 万元。“烈士牺牲在我的家乡,我 虽然没能找到烈士的亲人,但我想为烈士的 家乡做点什么……”说这话时,高福有的神 情有些失落。他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帮助寻 找,实在找不到,这笔钱就捐给当地陵园,也 算帮他爷爷完成一个心愿。
2013 年,爷爷修建的5 座烈士墓从高福 有家后山迁到了集安市青石镇烈士陵园。自 此,高福有守护的烈士墓由原来的5 座变成 了53 座。他每次都要跋涉几十里山路,给每 一座墓填土、除草、祭奠。
陵园建设初期,为了看护好烈士们的安 息之地,高福有自费上万元,购买了水泥花 盆,种下48 棵树,还从山脚下背砖上山,一 块一块砌起近千米长、两米高的围栏。
2022 年,已近古稀之年的高福有主动要 求看护烈士陵园,成为一名义务守陵人。
“没有这些烈士,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 活。我不仅要守好烈士陵园,还要像我爷爷 那样代代传承这光荣的使命!”高福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