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电子报

2016年8月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00

53BK电子报刊系统工作研究 守一份匠人的情怀 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微笑 打牛屁股不如牵牛鼻子 五角星 “留守儿童”的乐园 如何布置语文的“口头性”作业 读出生命的美丽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数字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出生命的美丽

□ 作者 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 陈新霞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指出:“阅读活动实际上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形式。阅读,从根本上说,就是这样一种生命运动。”文学作品只有表现生命的内涵,才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在教学杨绛的散文《老王》一课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散文教学就是要读出生命的美丽存在。

一、找准文眼,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品读生命的美丽

现代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地抒发作者的心灵和性灵,表达其内心的那个“我”。因此,读现代散文,就是要读出文章中的“我”,读出生命的存在方式,感悟生命的美丽。

散文教学的关键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老王》一文中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此句是本文人物、事件、情感的绾结点,说明这是一篇作者反省自己、表达忏悔和愧怍之情的纪实性散文。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3个关键词:幸运、不幸、愧怍,其中最难理解的是“愧怍”。围绕这3个关键词,我设计了3个环节:首先,研读“不幸”,感悟老王卑微生命的美丽;其次,研读“幸运”,顿悟作者幸运背后的不幸;最后,研读“愧怍”,体悟作者生命的高贵。后两个环节直抵作者的心灵世界。

教散文要抓住文眼,反复体会、细细揣摩,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和学生一起读懂文章、读懂作者。

二、咀嚼词句,从看似平淡的语句中感悟生命的美丽

散文之美,在于它是作者真实的内心写照,流淌出来的朴实文字定能折射出作者心中那个编织已久的情结。

我在执教《老王》一课时,抓住文章中看似平淡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文章读出自我。比如:文章对老王的“孤苦无依”是这样描写的:“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这是一句看似平常却韵味无穷、令情感喷薄而出的话!这要归功于引号和逗号。因为它们,我们在朗读时就需要停顿,有了停顿,就有了思维的空间,有了思维的空间,就有了情感的跌宕起伏!

在短短的14字中,杨绛让我们的情感跌宕起伏,为老王喜悦、为老王哀伤。此外,将“死了”与“没出息”放在句子的后面,强调了老王孤苦无依的悲凉处境。这正是杨绛作品的风格,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实则在经过了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生命最本真最炫目的华丽。

三、窥探文心,从文章的思想内涵中追求生命的美丽

每一篇课文背后,都有一个或若干个高贵的灵魂。这样的高贵无关名誉地位,只关乎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以及话语和行动背后隐藏的人情人性。

在教学《老王》一课时,我用发现疑点的方法理解“我不是要钱”这句未说完的话,然后补白,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老王在弥留之际,拖着病重的身体给杨绛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其实是向“亲人”做最后的告别。再让学生站在杨绛的立场来体会她和老王之间的距离感。在杨绛心中,老王只是一个熟人。紧接着研读“他面如死灰”。面对僵尸一般的老王的冷静甚至可以说冷漠,杨绛的表现只是“吃惊”,简单地问了一句“你好些了吗”。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杨绛还会是这种反应吗?一定不是。由此可以读出杨绛和老王之间的心灵距离,这正是杨绛愧怍的原因。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再次出示“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教师、学生往往只重视后半句的研读,忽视前半句。而“几年”、“渐渐明白”正说明“愧怍”感的产生绝非仅仅是亏欠感的重复,而是作者不断地在心底反思自己,在反思中顿悟,在反思中懂得。这正是杨绛的美丽动人之处,她活出了生命的高贵。

散文往往意蕴内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沉醉其中,让他们深入语言的腹地,真正触摸文字的肌肤。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的语言是散文阅读教学的关键,能让生命在课堂上起舞,如花般绽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数字报报社 版权所有:数字报 2023 COPYRIGHT
ICP证:粤ICP备13046556号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