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0日,学院隆重举行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对2013-2014学年“教书育人”、“教科研”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表彰涉及教学成果、教书育人、质量工程等八个大类,奖金总额比去年增加了100余万元,其中获得职教类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奖励30万元,获得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的奖励10万元。
“今年的奖金总额明显增加,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而且老师们申报教科研项目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据科技处副处长郭海龙介绍,现在通过学院科技处申请专利、申报教科研究项目和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的老师明显增多,申报的层次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申请专利需要提供学校的法人证书等资料,你看,上次拿过来的一大摞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得赶紧去学院办公室再申请领取一些。”
日前,学院正在对《岗位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进行讨论修订。此次对绩效工资进行调整,就是要加大激励力度,突出业绩贡献,促进员工成长;就是要引导教职员工多出业绩、早出业绩,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就是要解决教师与行政的待遇不平衡问题,促进公平和谐。“通过加大奖励力度,与绩效工资改革相配套,形成前拉后推之势,必然对学校整体办学有很大促进作用。”郭海龙认为,“这不是一个量的问题,而是一个质的问题。”
运输管理学院一位老师认为:“考核评价与绩效工资调整已到了不改不行、非改不可的地步。再不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一些让人震撼的奖励手段,让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就会缺乏动力,可能会退出广东省高职院校第一集团军的行列。”
今年五月,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了以“聘用合同”作为确立或终止人事关系的唯一依据,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据此,今后人事管理的关键在于“在不在岗”,而不再是“在不在编”,从绩效工资调整来看,不是有编就有工资,而是要完成岗位职责才能拿工资。
长期以来,在分配领域习惯于“大锅饭”,每个人都有一份,每个人都一样,似乎这样比较公平,不易产生矛盾。但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不利于个人成长,也不利于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
“不干活为什么要拿工资?没有付出哪来收获?”计算机学院一位老师认为,通过岗位设置和绩效考核,明确了岗位职责,老师们做事有了方向,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以前有的老师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工作不积极,现在积极多了。”
“我个人觉得奖金还可以再高一点。”计算机学院有老师认为,“构建一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至少需要三年时间,组建五人以上的团队,而且对教学质量提升有很大直接带动作用,10万元奖金有点低。”
郭海龙是这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据他介绍,该项目源起2006年广东省启动的中英合作项目,经过了汽车学院多年的办学沉淀和积累,研究团队逐渐形成。在团队负责人刘越琪副院长的带领下,项目成果越做越深,越做越大,影响力也逐步扩大。在申报国家奖过程中,团队成员加班加点工作成为常态,整个寒假都没有休息,有些成员一直工作到大年初三,然后其他成员接上继续工作。团队成员经常在办公室促膝交谈,修改材料到晚上两三点才回家,可以说这个奖励汇集了汽车学院大家太多的智慧、汗水和心血,真所谓“一份收获,一份耕耘!”
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让优秀人才获得与辛劳付出成正比的合理收入,这是对劳动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劳动者最起码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