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阿鲁科尔沁旗历史文化考源

2013年12月03日

阿·胡图荣阿

阿鲁科尔沁旗地域辽阔,美丽富饶,自古以来就是各种动物和人类生活的摇篮。一些珍贵的化石表明,这里曾经是古生物的家园。地上遗留和地下出土的一些古迹和文物,是先民们创造的生产生活文明的见证。

阿鲁科尔沁旗与红山文化

上个世纪初发现的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著名的原始文化。红山文化,证明我国古代文化由“中原文化”和“北方古文化”构成。北方古文化,包括“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红山文化”分布地域很广,以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为中心,东到辽河流域,西至河北围场附近,南抵燕山南北,北越西拉木伦河。

在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黑哈尔河、西拉木伦河、乌力吉沐伦河和欧木伦河等流域,先后发现了古住宅遗址、烟灰、红黑色彩陶罐、石碾子、石犁杖和石斧子。这些出土文物表明,阿鲁科尔沁旗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活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是红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文化时期的人类社会,处于我国原始社会中晚期的母系社会,距今约五六千年了。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红山文化”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

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考古学家滨田耕作等先后来考察,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出土文物,最早发表了有关“红山文化”的论文。之后,西方考古学家协会组织了“红山文化”考古专项小组,在赤峰地区进行考察。其中,有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北京猿人”的发现者裴文中教授和梁思永教授等来考察后,国家正式确定了“红山文化”。他们还撰写了《热河省查布杆庙、林西、双井、赤峰等地收集的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和陶片》的论文。

赤峰地区发现了许多彩陶器皿和新石器文化遗迹。很久以前,在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塔拉(现赛罕塔拉)苏木塔本陶勒盖嘎查查干绍楞山的西山坡,发现古人类居住遗址、柴灰、垃圾、红色陶器和石磨。柴达木苏木的德博勒庙附近出土了石犁杖(现保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罕苏木、巴拉奇如德、巴彦包勒格、岗台和天山镇等地,发现了石磨、犁杖、斧子等新石器时期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用具。据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这些是“红山文化”的组成部分。

发现“红山文化”的消息,被刊登在美国、台湾的《世界日报》上,引起了全世界专家学者的注意。

“红山文化”是中国六七千年文明史的见证。

化石

在阿鲁科尔沁旗,很久以前发现犀牛下巴骨化石。西拉木伦河北岸的柴达木苏木岗冈额日格,发现了鸵鸟蛋化石。黑哈尔河一带,发现了鹿头颅骨和大象下巴骨化石。查布杆庙和陶海嘎查附近,发现了犀牛、大象和鹿骨化石。这些珍贵动物,已经绝迹了。但证明过去他们曾经在这里生存过,说明阿鲁科尔沁旗是个历史文化遗产沉淀厚重的地方。

古钱币和印章

在阿鲁科尔沁旗,曾经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和秦始皇时期的两半币。文革期间,原昭乌达盟归辽宁省管辖;这个时期阿鲁科尔沁旗出土的一些古钱币,被收藏到了辽宁省历史博物馆。

秦始皇统一全中国后,在统一法律、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的过程中,废除了刀币、铲币和贝币等多种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和使用了“半两钱”,历史上称为秦始皇“半两钱”。阿鲁科尔沁旗还出土了西汉时期开始铸造和使用的“五铢钱”。五铢钱的24铢,等于现在的一两。“五铢钱”开始铸造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东汉、蜀汉、魏、晋、南朝齐、梁、陈、北朝北魏都曾经铸造过。阿鲁科尔沁旗还出土了宋代钱币十几种。还发现汉、宋代的印章。

除了古钱币,阿鲁科尔沁旗还出土了 古代的印章和镜鉴。 汉朝的铜印,刻制有“军假司马”四个字。唐朝秦王镜上,有“尝得秦王镜,拚不惜千斤,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的铭文。宋朝的官印,上刻“虎翼右,第二军,第八指挥,第四都记”;还注明“雍熙四年十月铸造”。雍熙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他在公元984年改年号为雍熙,公元988年又改为端拱。北宋把兵马分为左右翼,挑选全国最精锐的军队,捍卫首都和皇宫。

阿鲁科尔沁旗还保留着唐、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古迹遗址。其中,辽代城郭和古墓比哪个朝代都多。阿鲁科尔沁旗临近辽上京临潢府,也许是其遗址较多的一个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北元林丹汗的都城——查干浩特遗址,还矗立着高大的城墙。

阿鲁科尔沁旗发现和出土的历史文化遗产,早就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1983年,内蒙古在日本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马背民族文物展”,就选取了阿鲁科尔沁旗的9件文物。 (未完待续)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一件人生大事
分享到

© 2024 数字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demo.53bk.com/Img/2013/12/2013120367266574c44b4470a8b7d5c8a2cd1225.jpg
广州阅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数字报发布软件,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性能更好,用户轻松发布报纸电子版。
http://demo.53bk.com/m/content/2013-12/03/000613.html
数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