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电子报

2017年12月7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00

53BK电子报刊系统学校要闻 我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奋力开启擎画“成理梦”的历史新征程 扎根中国西部大地 建社会主义一流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行政主要领导职务调整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数字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中国西部大地 建社会主义一流大学

□ 作者 高继国 顾华宁/文

日前,我校举行引进“多吉院士工作团队”签约仪式,院士工作团队将启动青藏高原及邻区优势固体矿产资源、盐湖矿产资源、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等方面研究,努力为祖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9月21日,我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我校自建立之初便汇集了国家地质学方面的精英,经过60多年的蓬勃发展,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秉承报国梦想,坚持“穷究于理,成就于工”,在国家的地矿油核战略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

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今年6月24日,四川茂县发生山体高位垮塌,我校科研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灾害现场,或参加记者发布会解释灾害成因,或使用固定翼无人机航拍高精度三维影像,或采用地形微变远程监测系统进行无死角监测,或通过中外合作卫星遥感解译灾害隐患……为现场指挥部指导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我校科研人员第一时间解译了震区地灾发育分布图,为灾后生态恢复重建提供了第一手的科研资料。

祖国西部大地上,高山峡谷,江河奔腾,但在成理科研人员眼中,这种蔚为壮观的景色却与“危险”并存: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因此积极“治愈”祖国西部大地“创伤”正是一代代成理人的光荣使命。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他们第一批冲进灾区抗震救灾,并主持编制《四川省“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为北川、汶川、青川“三川”选址重建提供专业依据;2013年芦山地震,科研人员又在48小时内快速绘制出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预测系列图件……这些成绩的背后,科研人员的生活清苦而危险,每年有3个月以上在野外工作,遭遇无数次险情:从马背上掉下来,险些摔下数百米深峡谷……。不忘建校初心,扎根西部大地做科研,近年来,先后参与祖国西部百余项重大水电、交通建设工程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和技术咨询,学校科研团队独立完成的《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和《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扎根西部大地育人才

“我是一名党员,我是藏区的孩子,我选择去马尔康县脚木足乡当大学生村官。”面试会上,大四毕业生能措妹对面试官斩钉截铁地说。来自阿坝州的能措妹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她对于放弃在大城市做导游而选择回到藏区村工作并不后悔。她表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选择将专业知识运用在藏区,带动藏区经济发展就是自己为实现中国梦作出的最好选择。

学校在我国基层,尤其西部艰苦行业中拥有大批优秀校友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地质、矿产、石油勘探队伍中近50%的技术骨干、全国核工业地质勘探队伍中约 30% 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人均为我校毕业生,还有最早提出大洋红层概念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中国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多吉,中国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韩喜球……。学校积极引导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建功立业,在每年的“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中,都有许多同学主动申请到西藏、新疆等艰苦地区工作,基层就业人数逐年增长。我校也获得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五十强)称号。

以一流思政助推“双一流”建设

扎根中国西部大地,建社会主义一流大学,是我校始终坚持和不断追求的办学理想。学校坚持以一流的思政工作助推“双一流”建设,以“地球科学”学科群建设为基础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制定了学校整体改革的七个方面政策措施和推动地球科学发展的五项具体举措,按照学科有机融合、协同创新、集群发展的建设思路,以学科群的方式进行建设,重点涵盖“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三个支撑学科,确立了通过“三步走”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

今年,学校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十五条规定和系列办法,成立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以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亲和、更有温度。未来,我校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成建设发展优势,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标准,全力推进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数字报报社 版权所有:数字报 2023 COPYRIGHT
ICP证:粤ICP备13046556号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