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电子报

2016年1月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00

53BK电子报刊系统阳光列车 学习,我教师生涯的主旋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数字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我教师生涯的主旋律

□ 作者 陆冬荣

1996年我大学学习的最后半年,同班同学都在张罗实习的事,原本导师推荐我到青浦水产学校实习,但因为张金华老师在师大进修,因此知道了青浦职校,于是我选择了青浦职校。实习半年后,进入了青浦职校任教,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年,青浦职校与水产学校合并,我还是到了水产学校(后改名为上海工商信息学校)。

不经意间,在职业教育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6年,回头看,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感觉一直是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

初出茅庐

刚走上三尺讲台时,总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倾囊相授,觉得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在课堂上想讲的东西特别多——除了专业知识尽可能讲深讲透外,还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人生心得——尽管自己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所以那会儿,人家新教师一节课的内容30分钟就完成了,我却常常45钟还讲不完。领导、老教师来听课,肯定我讲课内容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激情洋溢之外,最终还带出三个字:满堂灌。原以为自己有“一桶水”(最起码也有大半桶吧),并毫无保留、酣畅淋漓地向学生倾泻,可找学生一了解才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大多一知半解……原来教学不是“倒水”那么简单,怎么办?只能学!找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找学生反馈课堂意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法评优……那次评优,我获得了三等奖。虽然仅是个三等奖,还是校级的,但对当时踏上讲台仅一年多的我来说,已是个极大的鼓励。

进入学校的第二年,电子专业的学生开始参加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无线电装接工考证。之前对考证了解不多的我,凭借自己还不错的专业基本功,认真研究了考证的相关内容,花心思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课堂上严格训练,再加上学生的配合,第一次考证合格率达到了100%。之后连续几届的考证,合格率也都在95%以上。

正当信心满满时,突然遭了当头棒喝!1999年,学校组织参加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星光”大赛的前身),电子专业由我和一名外聘教师带队,参加电子和电气两个项目的比赛。投入了近1个月的时间艰苦训练,学生和老师都信心满满,但比赛的结果却让人泄气——没有获得任何奖项!刚开始很有点情绪,一直找客观原因:比赛规则不透明、比赛结果不公开、准备时间不够……过后冷静下来,再仔细分析比赛内容,发现虽然吃了比赛规则的亏,但更重要的是对专业技能、特别是行业中目前使用的工艺、技术不熟悉,怎么办?还是一个字,学!

努力蜕变

2000年开始,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更贴近行业实际,我开始了专业技能进修之路。从无线电装接工中级职业资格开始考起,到2005年,完成了电子设备装调技师的培训与考核。五年中,往来于青浦和市区,上课一次两三个小时,路上也得花费两三个小时,无数个双休日都花在了培训的路上,特别是技师的培训,时间跨度有1年多,每周三次课,两次在晚上,一次在周六,来回奔波,坚持下来还真是不那么容易。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痛苦的学习过程,但得失总相随,换得的是自己课堂上对电子电气技能教学的得心应手,以及对中职电子电气专业学生技能教学内容、方法的新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着。2005年,第一届“星光计划”学生技能大赛举办,这曾是我的“滑铁卢”,但这一次,我们的成绩有了“零”的突破。我和周月波老师搭档带队,指导10名学生参加电子项目比赛,我们带回了团体二等奖、个人全能奖、个人单项奖等大大小小共28个奖项。在之后的几届大赛中,电子项目的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连续三届跻身团体前三。

积累沉淀

2006年,学校电子电气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启动,作为电子教研组组长,我也参与了建设过程,并在教研组内成立了课题组,带领组内教师对实训中心的功能定位、设备配置、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制定了《电子电气实训大纲》,对电子电气专业实训内容作了一次梳理;以此为依据,确定实训中心各室的功能及设备配置、制定设备配置的参数及数量;同时按楼层对实训中心功能进行布局设计。

随着规划中设备的陆续到位,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设备的技术验收,这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体力活,需要熟悉几十个种类、成百上千件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很多数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一件件验证,耗时费力。记得SMT设备进行验收时,安装、调试、试生产一直进行到凌晨4点多。收工走出实训中心时,天已蒙蒙亮,看着东方微露的鱼肚白,心中竟蓦然有点兴奋。实训中心建设时的这些工作,对组内教师们来说,都是额外的工作,但我们都把它看作是份内的工作,中心建设成功大大改善了电子电气专业实训条件,为未来几年的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在某种意义上规划了电子专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实训中心建设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让我从课堂之外的角度审视电子电气专业的教学,同时也对专业建设有了新的认识。2007年后,我参加了第一批中职电子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并担任培训班班长,培训期间撰写的论文获得二等奖,并以优秀学员身份于2010 年前往德国培训学习8周;期间还利用寒假赴广州学习SMT技术,利用暑期到区内SMT行业的龙头企业晨兴电子实习了近2个月。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及一系列的学习培训,让我对中职教育教学特别是电子电气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积累。2005年,受当时市教委教研室电子中心组组长周兴林老师邀请,作为副主编编写并出版了电子实训教材《电子技能实训(中级篇)》;2009年,参加了张金华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规划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及其配套练习册的编写;与蒋飞娥、罗佳健老师一起编写的蕴含我校“跟单”教学理念的校本教材《SMT应用实例》获2010年上海市优秀校本教材。

学无止境

今年10月,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又被派往上海长丰智能卡有限公司参加企业实践,在公司研发部担任研发工程师实践学习,为期半年。企业在浦东金桥,一个来回需要4个小时,每天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都太高,只能选择住在浦东;住在浦东了,家里又照顾不上,孩子刚上预初,正是需要辅导的时候。好在妻子对自己的工作一向支持,虽偶有微辞,家里的事情也只能由她一肩挑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我解决了不少难题,现在每天晚上都和儿子QQ视频交流,学习上需要辅导就通过视频,无形中还比在家时和儿子增加了沟通。到企业担任研发工程师后,一方面投入学习企业生产的工艺、技术,同时也关注企业生产管理的流程、方法,关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理念;另一方面,由于还担任着学校示范校建设的多项任务,专业部也有一些教学工作需要处理,所以白天在企业上班,晚上做学校工作,常常一开RTX,就是几十条信息……目前的工作学习有点累,但相信学习回来后,能对学校示范校建设、专业部的专业建设有所帮助,那这一切辛苦就都值得。

回想2009年,走上了四部专业部教学助理的岗位,要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我心中没底,好在有学校领导、前辈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在专业部张金华主任的提点下,在常规工作上给自己定位为“服务”与“推进”,逐渐适应了这个工作岗位。

从担任专业部教学助理到专业部副主任的这几年,正是学校从硬件建设转向内涵建设而大发展的几年。从专业结构调整、重点专业建设、多元课程体系建设、示范校申报,一直到现在的示范校的全面启动,学校教学工作也经历着一次次变革。在此期间,我与专业部的两位领导及计算机、电子两个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一起,对计算机及电子电气两大专业群进行梳理,分别确定了两大专业群的专业发展方向,新增了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并主持了申报工作;按学校多元课程体系框架重新设计制定了两大专业群、四个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并花一年多的时间,制定了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及校内外实训计划;同时参与了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的方案与任务书的制定……专业部在教学条线的各项常规工作都顺利开展,不时还闪现出亮点:星光计划技能大赛获奖率保持了以前的势头,市教学法改革评优中三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两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和电子电气专业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这些都是让我感到收获最大的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数字报报社 版权所有:数字报 2023 COPYRIGHT
ICP证:粤ICP备13046556号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