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电子报

2013年7月1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00

在线读报剑河要闻 2013贵州;剑河仰阿莎文化节 我县召开全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推进大会 我县强化措施确保 2013年高考顺利进行 ——剑河县创建平安县工作纪实 ——剑河县创建平安县工作纪实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数字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剑河:在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的起跑线上

——剑河县创建平安县工作纪实

5月31日,从中央综治委在苏州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获悉,剑河县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表彰。这是剑河乃至黔东南州建国以来获得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荣誉,是对剑河县委、县政府多年励精图治,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成果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剑河县坚持以创建“平安四区”、“平安乡镇”、“平安单位”为载体,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全方位、多渠道推进“平安剑河”、“法治剑河”创建工作,特别是2009年以来,群众安全感连续名列全省前列,群众幸福指数一路攀高。剑河的经济社会发展,见证着剑河县的平安建设在艰难中一路走来。

历史给剑河造就的机遇剑河是全省最大的移民县。国家“十五”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建设,涉及剑河搬迁复建1座县城5个乡镇集镇,移民搬迁涉及9个乡镇80个村6561户37594人。为了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剑河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以各项基础设施停建20多年为代价,眼睁睁地与周边县市拉开20多年的距离。

三板溪电站工程建设启动后,移民人口多、社会原因复杂、矛盾纠纷突出就成了剑河最突出的社会难题。各种矛盾纷争一度困扰着剑河的社会管理,更是严重地制约着剑河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新城区的建设和新老城区居民心态的磨合,各种各样的矛盾大面积暴发。特别是2003年革东“4.8”事件、2007年柳川“5.3”事件、新县城“5.7”事件等等,几乎把剑河的治安秩序和社会管理工作拖到崩溃的边缘。2007年,全县群众安全感滑坡到全省第72位,处于全州挂末位置,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处于历史低谷。

平安建设推动工作重心转移为迅速扭转复杂、被动、混乱的社会管理局面,剑河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痛下决心解决好社会管理一揽子问题,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计划用3至5年时间把剑河由大乱转向大治,通过加强和创新管理,着力化解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把由维护稳定工作核心向发展经济为核心转移。

县委、政府首先推出以“平安剑河”为目标,创建“平安乡镇”为平台,打造“平安和谐库区、平安和谐林区、平安和谐景区和平安和谐工区”特色品牌的工作思路。并以“平安和谐仰阿莎库区”创建为龙头,带动平安和谐温泉景区、平安和谐八万山林区、平安和谐思南高速剑河段工区平安和谐创建活动的开展。2009年,全县完成平安乡镇10个,先进率达到83.3%,全县工作重心完成由维护社会稳定向发展经济社会过渡。到2012年,全县实现平安先进乡镇12个,先进率达到100%。平安和谐仰阿莎库区剑河经验获得了省委政法委的高度肯定,并将这一经验录入省委政法委《破解社会管理难题:贵州省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强化调解化解陈年矛盾随着2003年三板溪电站开工建设,作为主库区的剑河县就一直处在移民拆迁、征地补偿、搬迁重建、后期扶持等事务中,各种矛盾纠纷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全县干部力量基本上全部投入到矛盾纠纷化解上,因此而焦头烂额,顾此失彼。但大问题也是大考验,通过多次反复总结提练,逐渐总结出来的以“精心、交心、细心、关心、虚心、诚心、耐心、倾心、公心和恒心”为内容的“十心”调解便成为了剑河县矛盾纠纷化解的突破口,并与之对应推出“梯次调解、选择调解、全程调解、民歌调解、专家调解和联动调解”六个工作平台,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基本得到理顺。

南寨乡的南包村,是一个整体后靠安置的移民村。由于山林田土等生产资源减少过半,群众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矛盾纠纷曾经集中暴发。村班子利用村民平时喜欢唱酒歌、踩芦笙的优势,在组织矛盾双方调解时,邀请一些歌师对矛盾纠纷双方进行唱歌劝和,取到了软心调和的作用,经过认真总结提炼,形成村里矛盾调解的常态方法,逐渐演变成行之有效的民歌调解形式。

太拥镇柳金村,1983年“山林三定”时1-9组就与10组埋下林权纠纷的祸根。随着近30年时间过去,纠纷也在慢慢发酵,到2012年,矛盾发展到1-9组村民对10组进行封锁孤立,发展到亲戚互不往来,经常发生群体性事件的程度。县政法委通过深入调研,采取联动调解的办法,组织司法、法院、民政、公安、太拥镇政府等人员驻进该村,通过老党员、老村干和老干部的反复动员,开展法理宣传和亲情攻心,15天过后,近30年的矛盾纠纷化解了,两寨群众杀猪聚餐表示祝贺。

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融合,各乡镇、村、社区及县行政执法单位都设立“十心”调解室,聘请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寨老和族老为特邀调解员,形成“大调解”的工作格局。2012年,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1644起,调解成功1556“起,调成率94.6%。成功化解46件信访积案,省、州督办的38件和7件重大矛盾纠纷,8件涉法涉诉信访安件全部化解,成功预防和化解14起群体性事件。

健全机制破解司法服务难题剑河县政法委通过管理创新,把司法服务和社会管理有效结合,着力破解制约司法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工作瓶颈。

政法干警驻村机制。把全县司法系统干警明确到308个村、社区,实行承诺服务;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亲情了解民意,真心问计于民;把干警服务名片交给群众,实行“群众有事呼叫,干警上门帮忙”的服务机制,尽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流动派出所服务机制。按照一警多能要求,建立流动警务室、船上警务室和赶集警务室等,“定期和不定期深入村寨了解治安信息、提供咨询服务、调解矛盾纠纷、受理民事案件,上门为群众提供承诺服务,提升干警为民服务意识,解决群众办警难题。

警务远程信息化机制。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远程警务服务。在革东镇派出所建立QQ旅店服务视频,解决流动人口管理身份登记难题;在柳川、观么等派出所设立“QQ警务室”,方便群众通过QQ办理报案、办证、咨询等事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调诉对接机制。县法院在柳川法庭建立调诉对接中心,在各乡镇聘请联络员和特邀调解员,对民事案、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进行优先调解。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进行快速跟进,引导进入司法程序,减少矛盾纠纷升级、上访和酿成群体性事件的空间,实现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无缝对接。

巡回审理机制。法院设立农家法庭,开展送庭下乡、就地审案,对民事案件进行就地调解和现场审理,减少群众打官司的成本和诉累,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

民歌调解机制。司法行政机关借助剑河民歌暖心攻心舒心的优势,聘请苗族、侗族德高望重的歌师为特邀调解员,在调解现场为矛盾双方唱歌调解,奉劝婚姻纠纷讲爱情,邻里纠纷讲亲情、经济纠纷讲友情,尽心尽力营造温馨和谐氛围,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

双语司法机制。剑政法机关结合全县苗族侗族人口多,部分群众语言不通,影响司法效果的实际,在司法、公安、检察院和法院干警中,加大干警熟悉掌握汉语、苗语或侗语的培养力度,80%的干警都能掌握“双语”技能,减少了群众诉讼困难,提高司法作为的效率。法律援助机制。司法部门走出机关送法下基层,把法律服务和群众需求面对面对、点对点对接。组建“法律援助直通车”,面向社会公布联系电话和服务承诺,应当事人要求在第一时间赶赴求助地点,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规咨询、办理法律事务、调解矛盾纠纷等服务。

县政府还筹建法律援助基金100万元,用于矛盾纠纷化解、安全事故救助等方面的资助。

菜单普法机制。政法机关成立法治宣讲团,根据普法对象需求制定普法菜点,实行点菜对应服务。把填鸭式普法转变为问需式普法,突出适用性、针对性效果。进村入户开展“法律八进”服务,推进“法治工区、法治社区、法治园区、法治景区和法治库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打造平台推动重点人群和谐融入关注特殊重点人群是平安创建工作的重头戏。剑河县正是在这种鲜为人知的群体上倾注大量的心血,才换来平安稳定的社会效果。

“网格化管理”推动移民人口、流动人口与原驻居民融入。在城中村和社区按地域居住划分管理服务格,服务格内设楼栋长,对格内房屋信息和人口入住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签定“服务愿意责任书”,实现“以房管人”和“以业管人”。

1556“公益劳动基地”接纳社区矫正人员融入社会。在南加、革东分别建立“公益劳动基地”,定期召集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监外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定期接受爱心训炼,改造思想行为,彻底洗心革面,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阳光就业基地”安置刑释解教人员融入社会。落实刑释解教人出监所必接工作措施,在屯州工业园区的爱心公司开设“阳光工程就业基地”,为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好就业困难,帮助他们重塑人生,减少社会对抗,重新融入社会群体“阳光工程”让吸毒康复人员融入社会。

近年来,剑河一直守住“无毒县”荣誉,把毒品市场坚拒在县门之外。为巩固戒毒康复效果,县政府投入资金,得到爱心企业的帮助,创办,“阳光家园”就业基地,集中安置吸毒康复人员16人就业,使他们享受到社会的温暖。

“爱心工程”让三留守人员融入家庭温馨。在学校建立“爱心视频”、“爱心电话”,让留守学生与在外打工的家长亲情沟通;组织党员干部做留守老人的“爱心子女”、“爱心媳妇”,让留守老人体会到人间的大爱和温情。在剑河刺绣厂和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办“留守妇女爱心就业基地”,接收安置留守妇女进厂就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双诚信双促进”助推两新组织融入社会。与30多个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协商组建党支部为核心的工会、妇女和青年组织,建立双边诚信关系,利用组织优势帮助两新组织进行法制教育,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引导企业走进社会和学校,开展助学帮困工作,促进“厂地平安”建设开展。“回归学堂”关爱工程让违法轻罪青少年融入校园。针对违法、轻罪青少年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在政法机关明确办理青少年案件的专门人员;整合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温馨办理青少年违法轻罪案件;通过共青团、学校、关工委土“专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由司法部门牵头办理违法轻罪记录消除手续,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引导下重新回归校园。

隐形管理打造全省唯一无围墙县城剑河县城是全省独一无二的无围墙城市,四通八达的小区在给市民带来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重重困难。县委、县政府形成“革东稳,剑河稳;县城安,全县安”的社会治安工作共识,精心织牢八张网络,成为剑河开放式城市隐形管理的有力保障。

打击整治网。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指挥长,长期保持对各类犯罪分子进行严打的高压态势,有效控制重点案件发生。对群众反应强烈的城区麻将馆、网吧、“两抢一盗”和学校周边环境等突法出问题进行集中专项整治。2012年,县公安机关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93件,破案率为57%,高于全州破案水平12个百分点。

治安巡防网。公安部门组建130人的特巡警队伍,协助民警开展治安巡逻,在城区重要地段设置3个治安岗亭重点值勤看守。县武装部组建30名民兵常备应急分队,协助应急、处突、抢险等处置工作。同时整合武警、公安和民兵应急分队的力量,采取步巡与车巡相结合、武装巡逻与便衣巡逻相结合办法,在重点路段、重点小区、重点时段进行巡防守护。

群防群治网。在县城4个社区开发234名“4050”人员的治安协管岗位,分段轮班在社区进行治安巡守。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设有楼栋长385名,重点对小区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和服务。同时还跟住地单位的安保人员进行联动,强化夜间值班巡防,整个城区面上基本消除治安死角。

视频监控网。县政府在2007年投入资金150万元,在城区安装监控探头40个。2012年采取BT模式投入资金1200万元,在县城区、12个乡镇集镇和接边出口安装监控探头330个,建立指挥中心2个,报警点33个。城区25个重点单位、学校、医院投入资金285万元,安装监控探头507个。基本实现对县城区和乡镇集镇全覆盖数据监控。

情报信息网。组建县、乡、村三级综治、维稳、信访、公安、国安信息网络体系,采取明线暗线结合、点上面上结合、专业和业余结合办法,广泛搜集深层次、行动性和内幕性信息。实行县、乡镇每周视频同步调度机制,对重点敏感信息集中进行分析研判,牢牢掌握社会管控主导权,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情报信息网络。

出城过滤网。在城东和城西两个出城路口分别设置治安检查卡口,实行24小时执勤上岗,对出城的可疑车辆和人员进行重点筛查,协助城内发生案件的快速侦破,维护城区正常社会秩序。

民生亲情网。县委、政府加大实施养老保险、农房改造、农村合作医疗、财政奖补等惠民利民工程的力度,逐年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设施。以项目实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群众经济收入水平。投入40多亿元资金用于经济项目和城市功能建设,着力发展县域经济。通过优化市民休闲娱乐环境,不断提高城镇化软实力,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法律服务网。政法干警改进工作作风,进村入户贴近群众,建立和谐警民关系。政法机关走出大门,敞开“法律援助直通车”、“QQ警务室”、“QQ法庭”、“农家法庭”、“流动派出所”、“带案回访”等服务窗口,真心实意为群众提供服务。在剑河电视台开办“平安剑河”栏目,宣传报道剑河政法综治工作成果,暴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持续开展送法下乡,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高群众学法守法,增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净化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气的意识。

一花引来百花开

,2012年12月,省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方征到剑河检查工作。在实地考察了剑河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指挥平台、革东镇街上村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柳川派出所警民联调室和加禾村农家法制文艺宣传队等工作情况之后,对剑河县动态管理、立体创新的工作成效充分肯定;并指出,剑河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特点有亮点,加禾村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农家文化已经走在全省的前列。

2012年底,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结果出炉,剑河县以97.55排名全省第五位、全州第二位,比2011年高出0.84个百分点。政法综治满意度指数98.2,排名全省第二位、全州第一位。获得全州政法综治综合考核第一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单项考核第一名。2013年4月,获得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剑河的名气火了起来。州内县市纷纷来到剑河参观。《黔东南日报》、《法制生活报》、《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新华社、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广播网、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纷纷进入剑河采访,大量报道剑河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建设情况。中国网记者米芒感慨说:“剑河县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成就颠覆了我对整个贵州的印象”。2013年3月10日,州委书记李飞跃在州政法委第四期《黔东南政法》“剑河县八张网构筑开放式管理隐形防线”上批示:“剑河县的经验可向全州推广”。2013年5月15,“全州社会管理创新暨平安建设重点工作推进会”在剑河召开,全州17县市政法、综治和维稳部门负责人深入各观摩点,对剑河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成果进行现场体验。

2013年5月31日,剑河县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这是剑河县建国以来首次获得的最高殊荣,也是黔东南州建国以来获得的唯一国家级荣誉。

巩固与提高,剑河任重而道远创品牌易,巩固和提高品牌难。在荣誉面前,剑河县委、县政府不自满,不懈怠,而是以更加清醒的思路去迎接荣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2013年5月24日,剑河县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温馨管理”剑河模式的巩固、推广和提高工作;5月30日,剑河县委、县政府印发了《中共剑河县委剑河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全面推行“十九八七”温馨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各级各部门推广“十九八七”温馨管理模式。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政府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机构。县委办、县政府办对全面推行温馨管理模式工作任务进行职责分组和责任分解,在明确每个责任组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同时,还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群众安全感社会满意度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当前,剑河的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剑河已经被历史推到一个新的平台,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在“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的起跑线上,剑河正在以新的精神、新的姿态,向着新的高度、新的目标奋力进发。(欧阳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数字报报社 版权所有:数字报 2023 COPYRIGHT
ICP证:粤ICP备13046556号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