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电子报刊手机版制作软件

山顶的书屋

2016/4/7 0:00:00 来源:

天子城位于万州城东,因为刘备曾驻军于此而得名。集体生产年代,上面有一个生产队,100多口人,现在打工的打工,移民的移民,仅剩不到100人了,而且以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为主。

我们没想到的是,这户农家乐,居然有个书屋,整整有几柜子书。对我们这些以写作为生的人来说,无异于发现了珍宝。

比如,这本出版于1960年的柳青名作《创业史》,现在差不多绝版了。但是,《创业史》绝对是本好小说,梁生宝和他父亲梁三老汉的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创新意义。

出版于1958年的《青春之歌》,不仅仅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而且是中国当代文学名篇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封面虽然陈旧了,但名作的内容是不会陈旧的。

再比如1952年出版的法捷耶夫的《毁灭》,仍然是战争文学的典范。

还有出版于1955年的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书角已卷边了,被翻的次数肯定很多……

书的主人叫史立兵,70多岁了,这农家乐是他孙子开的。他戴着老花镜看书,我拿过来一翻,是出版于1961年的《红岩》。他说:他一辈子最喜欢的几本书是《红岩》《铁道游击队》《三里湾》《骆驼祥子》《家》,反复看。

我问老人家这些书是咋来的?他说:以前,因为这里离村(后来叫大队)远,学生无法上学,只好设个教学点,他就是这个教学点的民办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看上课外书籍,他一本一本地买,渐渐积累起来的。后来,这个教学点撤走,这些书,他只好搬回家,放在一间旧屋里。好在农村的房相对较宽。再后来,他退休了,把这些书整理好,用简易书柜放着,免费供周围村民借阅。孙子开了农家乐后,有的客人也拿来读。

我们十分感动。一行人中有一位中国作协会员,五位省作协会员,都出过书,最多的出了八本,最少的也有一本。大家表态:下次,我们一定送些书来。

十几天后,我们把车开到山下,纷纷提着自己捐的书上天子城。

比如我捐自己出版的散文集《疯长的石头》等共16本,好重,累得我一头汗水。老作家李善平,提一只化纤口袋,装有差不多10本书,既有他自己写的,也有《李自成》《白鹿原》等名作。

增加了上百本新书,当天吃农家乐的人,不管喜不喜欢文学,都来翻一阵,老人家乐得合不拢嘴。

从此,这户农家乐,虽然有点偏远,但节假日红火得不得了,在这里,可以免费读书。尤其是好些小学和初中学生也被家长带过来——这些年好多孩子被电脑游戏吸引,远离了课外书籍,家长们揪心呢!

我们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史大爷说,附近的村民,大约每周常来借书的,有五六位。尽管他们看闲书,多为混时间,但读书比不读好,比打麻将好,读书能启智,能开眼界长见识。

我的同行者都感叹:农村还是有人读书的,建农家书屋很有必要。为此,我后来专访了几个村图书室,结果有些失望——开放的时间太少。

我想,要是有更多的像史大爷那样的书屋多好呵!夕阳镀红了山梁。我们离开史家时,老人一一和我们握手,不忍分别。

我们会再来的,还会捐书,因为我们希望中国的农村,有更多的读书人。

分享:

上一条:阅 读 改 变 人 生

下一条:巴南:电子书报刊让群众“悦读”

[频道精选]
首页 导航

首页 | 友链 | 合作

电脑版 | 导航 | 收藏 | 官网

电子报刊手机版制作软件版权所有

制作单位:  53bk.com

[2024/5/4 9:05:57]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