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让小而美的“中国草”开出“幸福花”

2024年03月26日

在斐济楠迪,培训班学员采收自己亲手栽培的菌草菇。(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供图)

■本报综合报道

在斐济,有一项由中国传入的技术在社会各界都赢得了美誉,斐济高层称赞其为“好项目”,当地普通居民则认为这是一种“生钱草”,并评价其“易学易操作,钱多来得快”。收获如此高评价的主角是小小一株草,它的名字叫菌草。菌草技术不仅在中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从中国走向世界,为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不久前“菌草技术的应用及其对扶贫、促进就业和保护环境的贡献”国际研讨会在斐济楠迪落下帷幕。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菌草技术在各国的推广应用,让“幸福草”造福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

斐济农业和水道部部长拉亚卢感谢中国政府与斐济开展菌草技术合作。他说,自2014年菌草项目落地实施以来,双方密切合作,为养殖户提供了200万株巨菌草种苗,作为牲畜饲料的同时也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目前菌草菇栽培已推广到2400多户农户,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助力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驻斐济大使周剑在致辞中表示,菌草是中国援助“授人以渔”的生动诠释。中方愿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菌草项目在更多国家落地生根,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打造可持续农业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让小而美的“中国草”在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出“幸福花”。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说,菌草技术可应用于“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以草代粮”发展畜禽业,“以草代木”生产纤维、纤维板、纸浆,“以草代煤”发电,生产生物有机肥和生态治理等6大领域,为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菌草技术拉近两国距离

在斐济第三大城市楠迪附近的Tadra菌草技术示范点,享誉世界的神奇菌草看起来非常挺拔笔直,高约六、七米,叶子像玉米,形状像高粱,触摸上去叶子如同玉米叶一样有些锋利感。

据介绍,菌草技术涉及领域广,应用菌草技术发展菌草产业链长,菌草是新的生物材料和农业资源,浑身是宝,可一草多用、一举多得,既可作为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质;又可作为牛羊等家畜的饲料,有效缓解斐济西部干旱区旱季饲料短缺问题,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另外,菌草生长快,根系发达,还可用于防治当地水土流失、盐碱地改良等。

菌草技术援外第一站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从2000年走出国门至今,菌草技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莱索托、斐济、中非共和国等17个国家建立了示范基地,并传播到106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11月,中斐两国签署中国援助斐济菌草技术项目换文协定,随后该项目正式启动。2014年底,中国在斐济开始建设援斐菌草中心,通过菌草技术结束了斐济不能生产食用菌的历史。2017年5月14日,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任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强调,菌草项目拉近了斐济和中国的距离。

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由菌草技术发明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福建正原菌草国际合作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迄今为止已经连续实施了3期项目。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已成为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的菌草技术示范基地。据介绍,目前在中心附近建有4公顷菌草种植基地,可为菌草技术应用推广提供菌草种苗,同时为菌草菇栽培和畜禽养殖示范提供原料。中心还有2公顷芒果园套种菌类循环利用示范区,1公顷生产加工示范培训区,包括菌草菇生产线和菌草青储饲料生产线,完整生产示范流程。

现代化的培育方式及生产流程吸引了大量参观者。援斐菌草中心是当前斐济重要的外事参观点,接待来自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美、英、德等国代表团参观访问。此外,斐济教育部门还把该中心作为当地中学、职业院校与大学相关专业的师生科教学习实践基地。截至目前,该中心为2488名当地学生提供“菌草课堂”的体验式教学。

菌草项目带来巨大财富

斐济气温偏高,不利菌菇生长。而随着中国菌草专家组的抵达,菌菇生产的技术难题也随之攻克。

为了解决自然栽培温度高等问题,援斐专家组探索出利用天然植物遮荫或建简易荫棚,采用覆土喷水调温保湿等方法,即利用椰子树、芒果林等树木遮荫作为天然菇场,或利用椰子树叶、香蕉叶建简易荫棚,然后挖20厘米深的种植畦,把菌袋排在畦里后覆土,温度过高则可通过喷水降温,正是通过这种略显原始但却很有效的“土办法”把技术本土化、简便化,让当地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从此一条“生财之道”在斐济农民眼前徐徐拉开。

Tadra菌草技术示范点是率先走上这条道路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之一。一个看上去非常简陋的棚子,由一些草本类植物、织状物搭建而成,旁边还有树荫遮挡。进入棚子内,光线弱,空气潮湿,泥土中长着一簇簇雪白的菌草菇。棚内格局如温室大棚一般,约10平方米左右的土地,很多小包的菌袋被盖在土中,待收割的菌草菇长势喜人,已经收割的正在积蓄力量,准备下一茬破土而出。

据介绍,一茬蘑菇的生产周期大概是7天~10天,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收割4茬,种植10平方米一年平均可以收割1200公斤蘑菇。

菌草菇营养丰富还兼具药用价值,菌草菇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蛋白质含量与牛肉相当。菌草菇在当地,1公斤价格是15斐币~20斐币(1斐币约合3.2元人民币),一年只要种10平方米菌草菇可以收入约2万斐币,比当地普通农民一年的收入高很多,也因此菌草技术被当地人称为“来钱既简单又快”的项目。

菌草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可以给牛羊等家畜做饲料。斐济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两季,每年旱季来临,尤其是在斐济西部地区饲料供应紧张,而菌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粗蛋白含量达8%~16%,能很好解决干旱地区旱季饲料短缺问题,其产值高达20万美元。菌草作为饲草种植推广至斐济农业部下属畜牧研究站、多家畜牧企业与养殖户累计已超过1000余户,种植面积共计7000余亩,降低了旱季牛羊死亡率。除了生产蘑菇和作为饲料,菌草还能生产肥料、板材、乙醇、生物柴油等。

为民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当中国菌草技术在斐济落地并被接受后,中国专家组也着手“树人”工程。

菌草菇生产流程包括菌种生产、菌草粉碎、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和出菇等,出菇前的菌丝培养袋培育是菌草菇栽培成功的关键,其耗时较长、繁琐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当前在斐济的模式是由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免费提供菌丝培养好的菌袋,农户只需要完成“出菇”最后一步。这是中国专家组援斐菌草第3期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瓦图莱鲁学院菌草技术示范基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实践。

瓦图莱鲁学院是位于楠迪周边的一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这里学习技能,然后步入社会。在中国专家组的指导下,这家学院培育出的菌袋成功率达98%。据了解,现在学校的菌草菇生产已经实现商业化规模,学生也对种植菌草菇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师生还把菌草、菌糟和椰子壳粉制成有机肥。

“树人”工程不仅着眼青少年,还包含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迄今为止,中国专家组专家在斐济各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共40期,累计培训近2300人,此外还选派54名斐济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到福建农林大学接受培训。

除了让菌草技术在斐济开花结果,菌草团队还肩负另一重要职责。2023年3月基于中斐菌草技术合作的成功实践,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成功落地斐济。

菌草是新的科学研究领域、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业,它的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可以依托中太菌草中心,根据不同南太岛国的需要和现有条件,推动当地菌草产业某个领域的发展,使当地生产力提高,民众收入也能增加。

中国菌草对外援助已有20多年的历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菌草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扩展,合作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从双边援助扩大到多边合作。

展望未来,中国将不断扩大菌草国际合作的“朋友圈”,继续深化菌草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加强同国际组织等多边机构的合作,帮助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进乡村减贫,促进农民增收,共建国家现代化发展。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万村通”让非洲民众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分享到

© 2024 数字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demo.53bk.com/Img/2024/3/20240326d212e4da5f4540feac9d67169c1db57e.png
广州阅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数字报发布软件,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性能更好,用户轻松发布报纸电子版。
http://demo.53bk.com/m/content/2024-03/26/011890.html
数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