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语也说:“富不过三代”。家族传承难以持久,不仅在平民中屡屡出现,即使帝王之家也常常逃不过这一魔咒。南朝刘宋第三世皇帝孝武帝刘骏,在其家族、王朝进入关键转折的历史时刻,胡作非为自伤和气,把刘氏皇族的家族生态搞得乌烟瘴气,进而引发王朝中衰,教训尤其令人警醒。
忌惮宗室 践踏亲情
孝武帝刘骏是宋武帝之孙、宋文帝之子,刘宋的第三世、第四位皇帝。刘骏的帝位不是正常继承,而是通过武力强夺的。宋文帝被太子刘劭所杀,刘劭非法抢班夺权招致诸王集体反对,刘骏遂以诸王之长的身份起兵讨伐,取得皇位争夺战的胜利。
由于即位方式不是常规模式,孝武帝刘骏对宗室诸王十分忌惮,生怕他们也如法炮制,于是不断出台各种限制政策,打击、削弱诸王,引发诸王强烈反对和抵制。
打压宗室,对刘宋开国以来重用宗室的政治惯例形成背反,从加强君主集权角度看无可厚非,但应同时考虑到维系宗室的团结,毕竟在封建时代,宗室力量是王朝统治的根基之一。孝武帝刘骏却变本加厉,用典签制度对宗王进行政治侮辱,人为离间了刘姓宗室亲情,把一家人搞成二元对立,非但没有从根本上拔除宗王拥兵造反的根子,反而加剧了皇帝与宗王的互相猜疑和提防。
孝武帝刘骏兄弟众多,共有18人,刘劭、刘浚2人作乱被杀,4人早逝,当时在世的尚有12人。其中不乏颇有才干者,像竟陵王刘诞、南平王刘铄,都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无端派兵偷袭刘诞于广陵城,未能得手,又派大军围攻,历时七个月攻破城池,杀了刘诞之后犹不解恨,竟然下令屠城,罹难者多达数千人。
孝武帝刘骏所杀叔父、兄弟共4人:刘义宣、刘铄、刘诞、刘浑,个个死非其罪,一时间宗室诸王人人自危。武、文二帝以来勉力维持的宗室相亲相爱、团结对外的氛围一去不复返,此后新君登位必有屠杀,而且一代甚于一代。
父辈影响 反面身教
孝武帝刘骏对兄弟们痛恨的原因之一,是当年父亲宋文帝对诸子爱宠不均,他从未得到父亲青睐,长久的嫉妒与抱怨使其心态失衡,痛恨父亲、痛恨兄弟,及至那股可怕的情绪爆发出来,连他自己也无法控制。他未必不知道父子失和的痛苦,但像万万千千出现问题的亲子关系一样,父辈犯下的错误,往往子一辈还会延续。孝武帝刘骏自己在父子关系上,做得连他父亲都不如。
孝武帝刘骏儿子共28人,嫡长子刘子业早早立为太子,但他最宠爱殷淑仪所生之子刘子鸾,一度有废长立幼之意,二子之间产生对立和争斗。孝武帝死后刘子业即位,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赐死刘子鸾。
刘子业还杀了两个弟弟刘子尚、刘子师,杀另一个弟弟刘子勋时,因为送毒药的大臣途中造反,才没酿成第四次兄弟相屠的悲剧。
杀江夏王刘义恭更令人震惊。刘义恭是宋文帝之弟、孝武帝刘骏亲叔父,刘子业的叔祖。此人目睹宗王相残吓得心胆俱裂,自宋文帝时代就采取委曲求全策略,对当政者极尽顺从、称颂乃至献媚之能事,目的就是保全生命。谁知这样一个老好人、窝囊废,因为其资格太老、在宗室诸王中有一定威望,居然引起刘子业猜忌,最终将其处死。
刘宋皇族资质之差、道德品质之差,在南四朝中十分罕见,其根在于宋武帝刘裕出身底层又不重视教育。经过宋文帝数十年培养和扭转有了好转迹象,到孝武帝刘骏时代处于最关键的稳定、改善期,如果好好加以整治、教育,刘宋皇族有可能实现整体质量跃迁。可惜的是孝武帝刘骏无此见识,眼皮子只盯着皇权而不顾其他,不仅让刘氏皇族彻底掉入自相残杀的火坑,也让刘宋王朝失去了有力引领,国运骤然间走上了下坡路。
由家及国 无视隐患
孝武帝刘骏之后,前废帝、宋明帝、后废帝都用近臣用上了瘾,奸佞小人大行其道,邪气上升,正气下降,刘宋王朝政风变得日益黑暗。
孝武帝刘骏的胡作非为,对刘宋国力造成了系统性、历史性的破坏。宋文帝三次元嘉北伐后,与北魏的军事对抗一度落于下风,黄河流域失去大片土地,但局面还没有一坏到底,青徐(今山东中南部)一带仍控制在刘宋手中。孝武帝刘骏上位时,北魏也进入短暂休整期,北魏文成帝鉴于“内颇虚耗”,采取“与时消息,静以镇之,养威布德”的措施,换句话就是打不动认怂了,喘息几年再说。
这对刘宋来说是适度反击、经营前哨基地的绝好时机,刘宋在青徐一带尚有较强实力,可以支撑经营之举,宋军曾在青州击退北魏军,收复历城一线的失地。然而孝武帝刘骏的努力仅止于此,他上位之初忙于杀诸王、收大权,晚年又沉溺于享乐,无日不饮终日昏沉,边陲军事虽有进展但没有深入推进,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
圣人讲修齐治平之论,齐家之意义绝非务虚,孝武帝刘骏虑不及此,酿成三代而衰的苦果,这些历史教训,可不单单是留给后人作茶余饭后谈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