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一句话便道出了盆景的独特韵味。作为川派盆景的发源地,郫都区享有“中国盆景之乡”美誉,川派盆景更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川派盆景这种古老艺术散发出新活力?郫都正在探索创新,并付诸实践。
记者 李黎
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川派盆景产业
阳春三月,安龙村绿意葱茏,漫步在村道上,最抢眼的还是满目生机盎然的盆景。
川派盆景素来以树桩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展现典雅清秀的独特魅力。将川派盆景发扬光大的同时,如何让它更符合时代需求,在盆景市场中站稳脚跟?安龙村给出了新思路。
“别看我们盆景小,小微盆景才更容易走进千家万户嘞。”安龙村小微盆景创始人高修伦说,小微盆景更适合现代家庭,在家中摆放一盆小微盆景,顿时家里就充满了不一样的美学气息。正如其言,随着时代发展,盆景艺术壮观显眼的审美风潮已经慢慢褪去,微小型审美开始流行。
“小微盆景的制作周期比较短,但是在技术、造型上却有更高要求,我们会定期邀请专家来村里培训,帮助大家更好掌握新技术。”谈及小微盆景,高修伦信心满满。
盆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不能固步自封。安龙只是川派盆景创新发展的缩影,在郫都,嫁接补枝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互联网等科技成果、科技手段已逐渐应用到盆景栽培、加工、管护、经营等各个环节中去。借助科技的翅膀,川派盆景的独特魅力和盆景人的创新精神体现得淋漓精致。
突破:让“盆景”变成乡村旅游“风景”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色永远是核心。对此,安龙也是深谙其道。安龙的特色是什么?安龙村党总支书记梁继松回答起来毫不含糊,“小微盆景”。
从安龙小微盆景专业合作社到盆景集市,从小区盆景院落到盆景文化广场,从单一的盆景产业到较为完备的“农业+盆景+平台+乡村旅游”……凭借良好的花木种植基础,安龙成功把“盆景”从产业变为风景,成为乡村旅游靓丽的风景线。高修伦说,小微盆景为安龙聚集了“人气”,吸引了更多游客。
除了安龙,唐元街道举办了丹桂盆景节,并将打造盆景创意水街、绿道精品旅游线路等来增强一三产业互动;友爱则打造了川派盆景博览园、特色花木盆景基地,让盆景产业与农家乐旅游同步发展……
求变:融合观光体验挖掘产业潜力
说起川派盆景发展的现状,郫都区盆景协会会长吴道奎总结为:优势与困难并存。
作为川派盆景的发源地,发展盆景产业,郫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产业基础。如今,郫都已形成了以友爱街道金台村“川派盆景博览园”为主的川派盆景展示销售基地,以安德街道安龙村小微盆景制作、观光、销售为一体的小微盆景产业基地,以唐元街道钓鱼村为主的川派盆景生产基地。
除了自身优势,盆景也是公认经济效益较高的花卉产品,在市场中颇受欢迎。第三代川派盆景一投入市场,就得到不少爱好者与消费者的喜爱,无论是在公园、农家乐,还是市民家中,都不难发现它们的身影。
优势与困难并存。吴道奎说,问题主要体现为“中国川派盆景之乡”的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川派盆景集中展示区。“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宣传力度,会成为打响‘中国盆景之乡’品牌的关键。同时,打造各具特色的川派盆景产业园,依托盆景基地,建设集观赏、体验和消费为一体的盆景产业园。”吴道奎给出建议。
“让盆景产业走规范化发展道路,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相关标准制度,才能形成规模和气候。”在高修伦看来,详细的行业标准,能让盆景产业发展更加规范。
助力川派盆景发展,全国各地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典型。四川三邑园艺负责人胡世勋把盆景、桩景与堆山、叠石、理水等园林景观巧妙地融合到一起,拓宽了盆景应用形式;江苏如皋盆景生产面积近500亩,树种以极具当地特色的雀舌罗汉松为主,由于雀舌罗汉松培育周期长,当地花农选用生长速度较快的大叶罗汉松作桩胚,嫁接雀舌罗汉松,能快速成型,缩短生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