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一个很厚重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对应着生命。
我们尽管想方设法避免意外,可是还是有人经常在工作中受到伤害。从事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化工冶炼、建筑施工、车辆驾驶等职业的人群,还有各类特种作业人员,每天受到的安全威胁更是远远高于常人。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党和国家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鲜明思想。对个人而言,安全就是生命。对企业而言,安全就是效益,就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没有了安全,一切都不能正常进行。每一起安全事故的背后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惨痛教训。2012年至2016年,全国共发生220起重特大事故。绝大多数事故原因调查表明,每一起致命事故都起源于不安全的行为。事故致因理论——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明确提示我们:事故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但重复多了必然会从量变到质变,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我引用一个案例,就是过马路时经常能看到的闯红灯行为,告诉大家小概率事件是如何导致事故发生的。假如每次闯红灯都会遭遇车祸,肯定没有人愿意冒险。问题是闯了很多次仍然安然无恙,于是就纵容了这种行为。如果闯一次红灯的事故率是1%,反复尝试100次,至少导致1次事故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答案是,如果事故率是1%,意味着侥幸率是99%。按照反复尝试100次来计算,那侥幸率就是99%的100次方,约等于37%,最后我们得到的事故率应该是63%。多么可怕的一件事,闯红灯100次的事故率竟然由1%奇迹般地上升到不可思议的63%。事实上,在现实中很多例子都是这个道理。
工作中,常把不安全行为称为违章行为,不安全行为包括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两部分,不少学者认为组织行为应占到99%。统计发现,因违章造成的事故在85%以上,其中海因里希统计是88%,美国杜邦公司统计是96%;NSC统计是90%,我国统计是85%。既然是这样,如何才能遏制“三违”,使职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不敢违章、不能违章、不想违章呢?
伴随工业生产的发展,历史上有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安全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一个是英国当时的企业工会,基于人的“健康权”优先于“财产权”的斗争,把职业安全健康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提出企业或雇主在无过错的情况下也要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另一个是基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发生的工业事故思考,通过美国马萨诸塞州议会推动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职业经理人诞生和“管理学”发展。由此看来,管理学的起点无疑是基于“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研究,那安全文化建设也自然是管理学研究和解决的重要对象。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常包括所有人责任、雇主责任和注意义务等,具体要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安全生产”。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就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中煤建工集团的特色宣传活动获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在这里,说一个“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10多年前,在台湾发生了一起老虎伤害美女的意外事件。一个俄罗斯马戏团巡回表演转场时,把一只老虎关在铁栅栏里用小货车载运,在路口等待红灯时,路过的一名美女一时兴起,把手伸进了笼子里,马上就悲剧了。围绕由谁承担责任的问题出现了三种看法:第一种是美女负全责;第二种是马戏团和美女都负责;第三种是马戏团负全责。
老虎可能伤人,人人应自知;马戏团防范措施不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前两种看法容易被接受。第三种看法是有些违反“常识”,却符合法理,而且确实有类似判例。案例告诉我们,造成意外发生的主要原因,不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而是把老虎带到公众场合造成了隐患,常人未必完全了解老虎的习性。这说明,企业要对你单位的工作活动场所负起责任,例如不能把火工用品或者危险化学品当作大豆、玉米储存运输一样。
一个企业要持续取得良好的安全业绩,要实现从制度管理到体系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升华。制度管理比较好理解,就是我们通常采用的加强考核、开展安全大检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多数体系管理采用的是HSE管理体系。文化管理是在经验主义管理、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
安全文化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理论。普遍认为,安全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安全文化手段。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提出,并在1991年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我国《“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规划》给出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
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安全文化有其独特的核心内容,它强调安全管理应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人处于管理中心和主导地位。换句话说,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采用“计划——实施——检查——持续改进”结构体系,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实现“四不伤害”。大家应注意,是在“三不伤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就是帮助别人不受到伤害。
大部分优秀企业的安全管理,都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类别的要素:安全文化及理念的树立;管理层的承诺、支持与垂范;安全专业组织的支持;可实施性好的安全管理程序或制度;有效而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员工的全员参与。其中比较成熟的企业有美国杜邦公司,其安全管理分为风险控制(工艺风险)与文化建设(行为安全)两大方面。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是可以定量、测量的,就是利用微积分的方式把安全文化建设细化为若干个关键要素,每个要素都有相应的标准或规程与最佳实践,一般分为“道、法、术、器”几个类别,并赋予分值,然后对比安全业绩持续改进,最终实现“无事故、无害于员工健康、无损于环境”的安全目标。
总之,实现安全生产,多因一果,内在推动力是组织和人,安全责任应从自己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