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通过雾霾看“实情”

作者 滕云
2014年03月07日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是雾霾。

据悉,北京将建世界最大的雾霾实验室。“世界最大”,耳熟能详。我关心的,是核心问题——雾霾实验室究竟是干什么的?按专家所说,这个实验室,就是模仿雾霾的形成,找出成因,然后研究治理对策。

关于雾霾的成因,以我目前知道的线索,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认识是不一致的,这是不是意味着雾霾成因已经成为世界顶级科学难题?

仔细推敲,其实,关于雾霾成因的分歧,准确说,应该是雾霾主因的分歧,就是,到底什么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中科院的雾霾构成图里,也并不是所有的构成成分都遭受质疑,而是构成比例遭受质疑。所以,真正的交锋,就剩下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占据着雾霾来源的第一位?尾气排放?工业排放?人口超载?还有老百姓起火做饭——有的官员如是说。

雾霾的成分构成,也是没什么可争执的,彼时彼地单位空气中的所有物质含量,一是一二是二,仪器说了算,这属于科学问题。发生争执的,是对于每种物质所对应的污染物来源。它不是仪器所能体现的,也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我更愿意说,它其实是一个关于利益冲突的问题,是不同利益方站在各自的角度,或指责或推卸或打马虎眼的问题——我能说有的论调其实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

显然,这个问题,不是建一个世界最大的雾霾实验室能够解决的。指望用一个科学实验室,来做这场不同利益群体间社会纷争的裁判员,也是幼稚的想法。说到底,治理雾霾,最终只会落到两个字上——决心。老话说,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如何如何,在治理雾霾这事儿上,这句话才尤其适用。最大的实验室,加上国外既有的经验和教训,这是科学所提供给我们的能力。而决心,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牺牲利益的精神——牺牲利益的精神,我们有吧?

关于雾霾成因的争论,具有代表性。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难点,并不在于“实情”本身,而在于对“实情”的误读。而这些“误读”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故意而为,连“误”都谈不上了。如此这般之后,“实情”本身就会被人为的雾霾遮蔽住,变得越来越虚,越来越“走型”,最终变成了假象。而如果这“实情”并非雾霾这样的死东西,那它变成假象的概率,就会更高。

对此,当然就更需要决心。

上篇:今年民生首要问题还是就业
下篇:忌“政府配餐” 让“百姓点菜”
分享到

© 2024 数字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demo.53bk.com/Content/weixinlogo.png
广州阅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数字报发布软件,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性能更好,用户轻松发布报纸电子版。
http://demo.53bk.com/m/content/2014-03/06/000770.html
数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