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晚报电子版:关于晚报的现状、趋势和出路分析


2010年12月29日

1997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从此晚报在香港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Z0世纪90年代晚报却是中国报业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报纸,《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的巨大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吸引了其他同行纷纷跟进,晚报热陆续蔓延至各地,成为报摊零售的主打产品。1999年至200Z年连续4年,晚报日平均发行量占全国日报日平均发行总量的41%至44%,广告总收入占全国所有报纸广告总量的44%至45.2%。根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对1038种平面媒体的监测,Z001年上半年,广告经营额前50家报纸中,晚报有19家,它们都是当地名列前茅,有影响力的强势媒体。2003年世界报业协会公布,中国共有16家报纸进入世界报纸日发行量前100名,其中晚报有7家,占43.75%。…但是,近期的晚报市场已逐渐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因为很多晚报已经名不副实,早在Z002年,全国147家晚报中已有108家改为上午出版,以至于2003年3月,中国晚报协会召开的首次晚报发展战略论坛时,“晚报早出晚出之利弊”成为大会唯一的主题,会长李夫称其为“蹊跷的命题”。“晚报早出”现象的频频出现,引起了报业人士的广泛讨论,也是困扰晚报界多年的、颇有争议的问题。

现状:晚报依然主导市场

虽然很多晚报改为早上出版,但是目前晚报依然处在主导市场的地位,也是具有较强市场号召力的品牌报纸。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在去年6月28日联合发布了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包括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和电视、广播在内,传媒业共有41个品牌入选500强。其中晚报有7家,分别是新民晚报(44.67亿元)、羊城晚(43亿元)、北京晚报(32亿元)、扬子晚报(29亿元)、今晚报(25亿元)、钱江晚报(1l亿元)、齐鲁晚报(9亿元),占整个报业的29%。可见这些晚报不仅是报业集团的主导品牌,而且成为辐射全国的强势品牌。

顾名思义,相对于早报而言,晚报就是傍晚出版发行的报纸。中国晚报界泰斗赵超构曾经表示,一个“晚”字是晚报绝对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特征或说是主要特点。虽然很多晚报纷纷改为早出,但是在中国十来个主要的大都市里,晚报至今仍是下午发行,而且都是所在城市发行量名列首位的报纸。比如《扬子晚报》迄今仍是南京无可替代的“领头羊”。《北京晚报》1980年2月复刊后始终是下午出版,从1998年发行量开始逐年上升,2001年7月突破100万份,2002年最高达120万份,广告收入也保持同比增长,1999年3.9亿元、2000年5.1亿元、2001年6.2亿元,2002年剧增7.56亿元,在全国报业排名第二。应该说,《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坚持下午出版的品牌晚报,在长期的经营中,使读者形成了对它的“版面忠诚”和“报纸依赖”,虽然受到了都市报和晚报早出的冲击,依然是雄霸市场,处在主导性的地位。

趋势:晚报不容乐观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报业发展经验来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晚报扩张的势头不再。美国1960年有早报(日报)312种,1993年发展到621种;同期,晚报却由1459种下降到956种。1965年以后,晚报的发行量开始持续下,到1994年,早报的发行量有4305万份,而晚报只有1676万份。在英国,1961年晚报的发行量有887万份,早报(日报)发行量是1758万份。1963年开始了晚报的倒闭高潮,到1994年,晚报发行量下降到495万份,日报仍然维持在1546万。

中国内地的晚报现状虽然不错,但是着眼于未来却难以“高枕无忧”。首先,市场份额相对萎缩,相对于都市报而言,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增长速度有些落后。在北京,1997年《北京晚报》的广告收入突破两亿,2000年接近五亿,绝对数量增加不少。但是,横向比较的话,《北京青年报》同期的广告收入由l亿左右迅速提升到6亿多。《京华时报》、《新京报》等新近加入的竞争对手也切走了不少“蛋糕”。在上海,《东方早报》等新生代报纸时刻觊觎着《新民晚报》的地位,新创报纸不断分流《新民晚报》的读者和广告客户。在广州,《广州日报》早已超越《羊城晚报》成为广告收入最高的报纸,《南方都市报》后来之势不容小觑,市场竞争力迅速提升,《羊城晚报》失去了“龙头老大”的地位。

比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增速相对缓慢更为需要警醒的是,晚报的理念不再处于潮头的位置,风格不再引领读者注意力,锐气已经有所下降,边缘化危机潜伏。城市主流报不是自封的,也不能完全以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来衡量,而是取决于公信度和综合实力。近几年来,一些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和办报理念似乎已经远离了晚报,都市报成长的步伐加快,在时政新闻、财经报道、时事评论等各方面都显出勃勃生机;传统的机关报也开始注意吸纳都市报、晚报的成功经验,着力改革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报道的方式和手法,反而是市场化改革较早的晚报显得有些“落伍”了。

出路:提升晚报核心竞争力

传统而言,晚报的最大优势是当日新闻和读者阅读环境。因为晚报在下午或傍晚才出版,享有报道当日新闻的时间差,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抢发当日新闻;其次,晚报一般是读者下班后购买,在家里阅读,心情更为放松,时间也更为充裕。

实际上,从子夜之后到清晨之前的数小时中,本地新闻发生频率常常近乎于零。上海《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曾作过统计,两张报纸的消息稿近85%都是发生在早上9时以后,如果仅统计头版,这一比例高达90%以上。晚报当日新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因为时差可在国际、体育新闻方面抢到一些最新消息,但在这方面互联网的实时新闻是报纸所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随着居民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晚上看报的习惯发生了变化,早茶间隙,乘车途中,上班伊始,成了居民阅读报纸的习惯时间,回家之后很难腾出时间专门阅读报纸。

针对都市报的创新和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晚报也需要创新思路,以变应变。2001年7月,扬子晚报网站率先在全国新闻媒体中开通手机短信业务“扬子随身看”,其信息内容由扬子晚报资深编辑负责编辑,并经过扬子晚报值班室编委审核后发布。2002年9月、11月,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分别派专人到扬子晚报网站,对其短信发布流程、编辑方式、审批权限等方面做了调研,对“扬子随身看”的运作模式给予了肯定。手机版扬子晚报的新闻时效性更强,大部分新闻都能在报纸出版之前看到;形式上也更为方便人们阅读,无论是等车还是休息的时候,都可以随时阅读。比起短信,扬子晚报手机版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图文并茂。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都市报,晚报一方面可以借鉴都市报的可取之处,同时也要兼顾自己长期培养起来的读者阅读习惯和忠诚度,要在借鉴和扬弃之间寻求平衡。作为强势媒体,《扬子晚报》在创新的过程中,没有全盘否定晚报的优点,而是首创了“一报两投”的模式。去年9月28日,《扬子晚报》在新一轮改版之际,对南京主城区的订户实行“一报两投”,即向订户在早晨和下午分两次投递报纸;在零售点实行“一报两拿”,读者可以向摊点索取“一报两拿服务卡”,凭卡每天两次到该摊点取报。与此同时,报纸在内容上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扩充,一天分两次滚动报道新闻。这一举措在全国晚报、都市报中开了先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整体上看,晚报的竞争力还是处在市场主导地位,拥有广泛的读者和丰厚的广告收入,只要积极创新,始终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注意借鉴其他媒体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完全有可能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上篇:晚报电子版:晚报在数字时代的创新策略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数字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demo.53bk.com/Content/weixinlogo.png
广州阅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数字报发布软件,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性能更好,用户轻松发布报纸电子版。
http://demo.53bk.com/m/content/2010-12/29/000157.html
数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