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虽小,却是撬动旅游业增效的杠杆支点,是整合农村旅游资源的“牛鼻子”。目前,农科村已经跳出“喝茶吃饭打麻将”的单一模式,从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向集群化、集约化转变,功能也向集休闲、教育、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转变,经营主体从农户转向乡村旅游合作组织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从去年3月提出打造主题民宿聚落以来,农科村已引进花园民宿、设计师民宿、汤道民宿等各色主题民宿企业20余家,4家在建、6家准备建设,它们错位发展、各不相同。
记者 郭芯屹
乡村酒店26载的创新实践派
书画、茶道、汉服……走进位于农科村核心景区的临水轩,典型的川西民居院落里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儿”。已经营业26年的临水轩已成功转型成了盆景园艺主题民宿。“从农家乐到民宿,关键是要有一个主题。”临水轩乡村酒店董事长吴彬正琢磨着找准自家的主题定位。作为盆景爱好者的他,下一步还打算把临水轩打造成传承汉服文化、扬雄文化的基地。
“乡村民宿既不是酒店,也不是农家乐。”吴彬认为,好的乡村民宿是一件作品、艺术品,也是产品、消费品,它寄托着民宿主人的情感,展现其文化修养,有文化、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怀、个性化、小众化,是乡村民宿应有的特色。
独特的文化、优质的服务、优越的地理位置,该民宿很快走红。走进临水轩前台大厅,有游客在看书或喝茶,并不断有游客登记入住。“今年4月以来,客房预订一直很火爆,8月份的房间都已经定完了。”临水轩的店长告诉记者,由于民宿极佳的体验,客人来后一般都是连住一至两周时间,真正意义上实现留住了游客。
目前,临水轩年营业额从以前的100万元增至400万元,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卖土特产、就业等方式增收。
承载乡愁的田园风光派
云岚花园民宿前身为农家小院,通过政府扶持、规划引导,也改造成了融合农耕文化元素与田园风光的特色民宿。
小院整体按川西建筑风格建设,处处体现农耕文化元素,簸箕、犁耙等传统农耕器具能够让游客切身体验到浓厚的乡村文化,忆起“乡愁”;配套的家庭农场里面有菜园、果园,田园气息浓郁。“我要把它做成一个很漂亮的花园民宿,让住在这里的游客,能感受到美丽的田园风光。”云岚花园民宿老板黄滨表示。
从事企业顾问的黄滨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田园梦,在他看来,农科村是一个背靠城市,坐拥田园的好地方。“前期,我看了很多地方,农科村的位置很不错,有中国农家乐第一家的大背景,整体基础设施设备很好,自然环境资源也不错。最主要的是政府对民宿和农耕文化的重塑政策好、支持力度大,很愿意站在经营者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因此,我最后选择了农科村。”
以旧房改造为主的文化艺术派
“我们每一间的风格都不太一样,但又紧紧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边是餐食,一楼为简餐,二楼是私房菜,我们将中国历朝历代的餐食文化搬到餐桌上,从整个器皿以及餐食的流程和礼仪进行复原。”即将开工建设的吴少华中式美学生活艺术馆负责人正在介绍民宿建设的风格和特色。
位于徐家大院斜对面的吴少华中式美学生活艺术馆,建筑主体源自一座修建于90年代初期的楼房。整个修复过程保留了原有的砖墙、青瓦、老木头、旧物件,在环境上依山就势,充分利用树木的优势,建筑上尽最大努力保持原生地貌,防止大拆大建。
“我们是改造,而非推倒重建,一砖一瓦都尽力赋予再生的意义。”吴少华中式生活美学平台对外主理人寒女士介绍,众多文化元素在这里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游客在这里通过学习餐食文化,茶道、花道、香道、音乐诗歌赏析,从而去挖掘内心审美,引导他们学习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吴少华是我国著名的独立设计师,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运用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业界颇受赞扬,随着吴少华中式美学生活艺术馆的入驻,将为农科村乡村旅游注入浓厚的艺术气息。
“‘精品民宿聚落’让那些具有盆景、茶艺、设计、非遗等专业技能的人士落户打造主题民宿,形成民宿聚落,促进不同民宿的互动,让游客在一个地方就能感受不同民宿的文化氛围。”农科村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CEO范国辉表示。